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AG新闻

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惠及台湾同胞的相关政策AG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APP下载

发布日期:2025-07-18 15:39:23 浏览次数:

  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下载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下载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下载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下载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下载

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惠及台湾同胞的相关政策AG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尊龙凯时APP下载

  大家早上好!我很高兴在这里就加工贸易的有关情况做一介绍,涉及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方面,加工贸易在大陆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加深,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工贸易仍然符合大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选择。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确实从短期来看,对一些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压力,但是从长远考虑,必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还将着重于商品分类、政策调整和完善,加强企业准入管理,引导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等等方面加强。同时,我们也会随时收集企业的反馈信息,对政策的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对已经出台的政策中间一些欠合理、欠完善的部分加以调整。并且研究出台政策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方面,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措施。目前,商务部已经在中部地区确定了九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部六省九个重点承接地。07年12月,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由开发银行在三年内提供300亿元政策性贷款,对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贷款支持,以及10%以内的利率优惠。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共同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谢谢大家!

  第二,我想介绍一下大陆主要银行对台资企业的融资情况。大陆银行为台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大陆主要银行对台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了23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七家银行对台资企业的融资额每家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近三四年,大陆主要银行为大陆台资企业共提供了融资7000多亿元人民币,涉及台资企业6300多家次。

  2007年,在银行系统和台办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与我办签有合作协议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台资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完成87个项目的评审,承诺贷款额107.84亿元人民币,实际向91个项目发放贷款83.53亿人民币。2006年、2007年两年,共实现发放149.12亿元,完成了五年300亿元计划的49.7%。2007年,华夏银行共有18家分行向61家台资企业提供授信,授信总额20.45亿元人民币。台资企业实际使用11.47亿元。两年来,华夏银行共向台资企业提供授信总额51.86亿元人民币。 各银行根据台资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发展。银行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了解台资企业资信情况渠道优先、有效抵押担保品不足等问题。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优化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毛群安: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医师选择申请大陆执业医师资格,并且到大陆注册行医。刚才你也提到能不能独立执业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对台湾同胞到大陆投资合作举办医疗机构的有关政策。我相信随着两岸之间医学方面的交流,我们对于已经具有台湾执业资格的医师会开放,会有很多人申请。我们不会有数额的限制,应该说我们欢迎台湾的医师到大陆来执业,这就为在大陆工作的一些台胞能够提供比较便捷的服务,这样也能够推动我们对台湾同胞所承诺的在医疗方面的照顾优惠政策的实施。关于他们独立执业的问题,这要在下一步研究台湾同胞到大陆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政策相联系。谢谢。

  范丽青:2006年以来,为鼓励台湾农民和农业企业来大陆投资创业,农业部、国台办先后批准在福建漳浦、四川新津、山东栖霞、重庆北碚设立了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发展,各地创业园在有关方面支持下,投入了2.6亿人民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随着创业园基础条件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到创业园投资发展。创业园产业布局和结构配置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以水果、花卉种苗的繁育、水产、畜牧养殖、农业加工、农业交流推广、农业培训等为重点的产业基地,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今后我们将会会同有关部门继续采取务实措施,促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稳步健康发展,推动两岸农业实现优势互补。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的事实十分清楚,不容否认。当年10月底,两会在香港举行会谈,讨论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问题。经这次会谈及其后两会函电往来,以11月16日海协会复函海基会为标志,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方式表述的共识。根据当年两会的表述方案,这项共识就是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并且各自口头表述;而对于一个中国的内涵认知,双方求同存异,搁置争议,以利协商。对于两会达成这项共识的情况,当时两岸媒体的报道以及后来两岸有关方面公布的有关文件,都有清楚、完整的记载。正是由于有了这项共识,两会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并签署4项协议,此后又举行了20多次不同层级的商谈,以及1998年的汪辜会晤。这一期间两会协商取得的成果,受到了两岸同胞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肯定。这些事实是台“会”新闻稿抹煞不了的。

  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之前,海协与海基会之间不存在是否曾达成“九二共识”的争议。正是由于、当局无视事实、否认“九二共识”,才一手制造“‘九二共识’是否存在及其政治内涵为何”的争议。蓄意否认“九二共识”,完全肇因于他顽固坚持“”分裂立场。这正是问题的要害。八年来,和当局否认“九二共识”,变本加厉地推进“”分裂活动,是两岸协商谈判无法恢复的最大障碍,是两岸关系波折迭起乃至濒临危机的根源所在。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都看得很清楚,和当局是破坏两岸关系、危害台海和平的麻烦制造者。

  在海协与海基会协商没有恢复的情况下,考虑到关系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三通”问题需要解决,大陆方面于2001年初主动提出在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基础上,由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办法,磋商两岸“三通”问题,尽快通起来。这一办法促成了2003年第一次台商春节包机。2005年初,我们积极响应广大台商的强烈要求,努力促成开办2005年春节包机。1月2日,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台商春节包机是两岸中国人的内部事情,可由两岸民航业者就有关技术性、业务性事宜直接沟通,作出安排。这也是与“九二共识”的精神相一致的。两岸民航业者就2005年春节包机的技术性、业务性事宜作出安排的过程,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的,完全不存在台“会”新闻稿所谓大陆方面“终于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的谈判前提,开启两岸功能型议题谈判的序幕”的问题,也根本不存在它臆想、杜撰的所谓“2005年共识”。

  毛群安:台湾医师可以参加大陆的医师考试以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之高,据我们统计,去年就有250多名非大陆学历的台湾考生参加了大陆的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有186人通过了考试。在参加大陆的执业医师的考试中,有一些台湾的医师反映,由于大陆与台湾的医学教育方面的差别以及从业方面的习惯上的差别,他们在参加大陆执业医师考试方面有一些困难,就提出可不可以考虑对已经在台湾执业的医师采取比较特别的规定,使他们能够获得到大陆执业的资格。我们对台湾医师的这个反映非常之重视,我们考虑到由于两岸的交流,在大陆的台胞他们本身医疗的需要,还有两岸医学界交流的需要,我们认为让更多的台湾医师到大陆来执业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才考虑采取这样特别的规定,使目前已经在台湾执业的医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在大陆的执业许可。根据台湾医学界的反映,如果这个政策实施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医师考虑申请大陆执业医师的资格。我们在他们申请的过程中,会考虑台湾医师的一些特殊情况,尽快出台具体的办法,能够使台湾的医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在大陆执业的资格。

  刘建丰:谢谢你的提问。实际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胞在大陆投资的不断增加,台胞随行子女在大陆就读的情况越来越多。早在1991年的时候,原来国家教委就对台胞子女在祖国大陆中小学、幼儿园就读提出了一视同仁的政策。这么多年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各方面制定了很多办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胞子女就读的需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现在为什么又进一步提出要明确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规定呢?这里面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近年来在祖国大陆就读的台胞子女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据我们了解到2007年年底,据台商投资比较集中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和广东六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在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的台胞子女的人数就达到将近15000人,人数增加非常快。各地在安排他们就读的时候,也遇到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择校的问题、升学的问题,还有一些收费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各地在接受台胞子女就读和政策措施上各地有一些差异,比如说上海、广东这些省市之间,或者是同一省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一些差异,我们需要尽量的给予统一。第三,对接受台胞子女的祖国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也要提出对他们的要求,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保障台胞子女就读的教育质量。这是我们这时候强调政策,提出进一步优惠措施的原因。

  这些优惠措施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刚才我已经讲了,我们的政策是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适当照顾。他们这里面讲的“一视同仁”的政策,主要是指在学校的选择方面,在入学、入幼儿园方面,在升学,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方面的这些条件。另外还有学校的安排方面,交费方面,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求台胞子女就读和大陆的学生是一样的政策,标准完全一致。除此之外,我们还给予适当照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当地的台胞子女。另外,在教学方面、生活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谢谢。

  早在2005年5月,我们就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此后大陆方面也为早日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行了很多切实的努力。国共两党的有关方面,在共同举办的第一、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都将“积极推动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台办联合颁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两岸旅游业界为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多次举办博览会、研讨会。国家旅游局组团实地考察台湾旅游线路及设施。当局迟至2006年10月才同意成立一个进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技术性磋商的民间组织。两岸旅游民间组织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8月,在澳门进行了6次技术性磋商,双方在磋商主体、模式、人员身份、旅游形式、团队人数、每日配额、开放区域、证件采认、旅游包机、市场秩序规范、互设办事机构等诸多事宜上达成一致意见。这些事实说明,是当局延宕了这项技术性磋商的进程。

  两岸旅游业民间组织在技术性磋商过程中也一直受到当局的种种政治干扰,两岸间的旅游被他们歪曲为“国与国”之间的旅游,而大陆民间组织在磋商中主张采用“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表述,这个表述是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实现的务实之举和灵活表达,根本不存在“矮化”的问题。当局刻意要去掉“地区”字样,是要为从“”分裂主张进行解读预留空间。因此,问题的实质是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立场,给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设置政治障碍,这是导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至今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只要“”分裂势力不放弃“”分裂主张,继续进行政治干扰,两岸旅游业民间组织就难以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顺利进行技术性磋商。 谢谢。